65. 活字印刷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2 / 2)

效率,印刷品的成本下降,更多人可以拥有书籍,从而有用读书习字的机会。”

“为什么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的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呢?因为当时这项技术不够完善,印刷出来的字没有雕刻精美。士族有钱购买精美的雕版书,又怎么会去支持改进和推动更适合庶民的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呢?”

“可哪怕它印刷的书籍没有雕版书那么精美,但只成本低,效率高这一项就值得推广。但宋朝的君臣日日说着要教化百姓,却错失了这等可以教化百姓的利器,何其可叹何其可惜!”

“说穿了就是需要这厢技术的人没有财力物力去支持胶泥活字印刷技术的改进研究及推广,有财力物力的人又不屑此项技术,终导致了明珠一度蒙尘。直到明朝,我们的印刷技术才进一步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此,才诞生了四大名著等一大批珍贵的文化瑰宝。”

“相较于印刷术,火药最早在唐朝开始应用于战争,到了宋代火器已经比较常见。到元初,成吉思汗远征欧洲,火药也传播到了欧洲,欧洲火器开始迅速发展超越我们。”

“但欧洲的火器并非一开始就比我们强,明朝时,永乐大帝朱棣就看到了火器的力量,建立了练习火器的神机营。朱棣是对火器颇为重视的一位帝王,但奈何后人不肖,一代不如一代,坐吃老本。”

“明后期的皇帝没有朱棣那么重视火器,但即便是朱由校这样的昏君至少也晓得火器的重要性,知道购进新式火器,令人学习先进的火炮技术来武装军队。满清入关前,因明朝的火器吃过不少亏。后满清入关,接收明朝的遗产,接受了许多当时非常先进的火器。”

“比如清初三藩之一的耿仲明就原是明朝重点培养的炮兵部队。崇祯朝时礼部尚书徐光启部聘请葡萄牙火器专家为讲师,在登州为耿仲明等人西式火炮学、弹道学、数学、测量学。这支登州兵因此成为明末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崇祯皇帝殉国后,孔有德、耿仲明挟持部众,带领火器工匠、各式火器叛明降清,因专业性较强这支部队并没有被拆分,成建制保留。后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与吴三桂一起发起三藩之乱,给了以弓马骑射为优势的清军极大的教训。”

“康熙皇帝认识到了火器的厉害,一度很重视火器的发展,还组建了清朝第一支独立的火器部队——汉军旗火器营。时明末火器大家赵士祯曾发明大明掣电铳,但因清军无法掌握掣电铳的精髓发挥不出威力,清军火器营多装备兵丁鸟枪。但是——”

“对,还有但是!越明白火器的厉害,满清的统治者就越担心一件事——火器那么厉害,要是落到汉人手里怎么办?因此虽然从西方引进技术更先进的燧发枪,却因满清统治者害怕汉人掌握这种先进火器,推翻自己的统治,禁止工匠研究生产,只被当做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玩物。”

“啧~”刘邦听得甚是嫌弃,若是有这样的神器,他要打匈奴岂非手到擒来?

“机会常有,而善于抓住机会的统治者却不常有。清朝康熙时,曾经有个再度领先于世界的良机。”

年轻的康熙皇帝精神一震,他现在毕竟还年轻,没有晚年的那些毛病,还是满腔野心要做个名垂青史的明君。主播的态度让他不喜,但大清的未来更让他担心,听到自己有个好机会,立时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

“三藩之乱时,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征讨耿精忠。时有一奇才戴梓以布衣应聘从征,战后论功行赏,戴梓被杰书举荐给了康熙皇帝。”

“戴梓,竟然是戴梓!”康熙皇帝有些惊讶。

戴梓被康亲王举荐给他就在不久前,知其能诗善文,康熙便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与高士奇同时入值南书房。虽然知道戴梓有些才华,但皇帝尚不解他到底多有才,能得天幕这般称赞。:,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