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感谢订阅! 再等等(2 / 4)

识地点点头,答道:“是我的朋友。”

贺思珩要过来,薛霁真更困不了了,简单收拾了一下客厅。不到5分钟,门铃又响了,这次提示音不同,客人就在门口。

“珩哥。”

来的只有贺思珩,他手里提着打包好的两袋宵夜。

“喏,不是想吃吗,东西都还热着。”

薛霁真不好意思地挠挠脸,侧过身请他进来:“对不起啊,我现在清醒了……”他也想起自己似醉非醉的状态时发了什么疯,但贺思珩真转向去买东西,还是有点儿让人惊讶。

主人请进,做客人的也不推辞。

贺思珩进来之后,免不了要打量一番。

这套平层公寓已经完全拥有了和薛霁真如出一辙的气息,甚至能看到很多他用心生活的痕迹:沙发上的薄毯毛茸茸的,和薛霁真在《玉门雪》剧组常用的那条长得一样;随处可见的毛绒玩偶,架子上对方喜欢的乐高、手办,甚至一些特别的纪念品;靠近大露台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奶白色的多层花台,上面摆着好几盆怪可爱的多肉……

这些极具生活气息和个人特色的布置,让贺思珩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冲击:

这是薛霁真的一部分。

“珩哥也一起吃点吧,我看你当时没怎么动筷子。”

薛霁真拿了几个盘子,把烤串腾出来,又现调了两杯加冰的气泡水,收拾好了才想起什么似的,问:“阿kar呢?他没一起来吗?”

贺思珩鬼使神差地说:“阿kar累了先回了。”

他这么说,薛霁真就真的信了。

不仅如此,还很“贴心”地考虑贺思珩的问题:“那这么晚了,你吃完之后要怎么回去呢?我这里可能不太好打车……”

贺思珩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薛霁真嘴上乖乖巧巧地问着,其实一双眼睛已经飘开了,拿出筷子直冲那份烤茄子埋头苦吃,只留下一个几乎看不到发漩在哪儿的毛绒绒的小脑袋瓜。想来这小子也不是真的担心自己能不能回去,只是嘴上客气两句,于是语气淡然:“我自然有回去的方式。”

薛霁真噢了一声,果然没再管。

在内地呆了近10年,贺思珩的口味也基本适应了天海南北的菜色,纵使有庞大身家,也能吃得下路边拍档的宵夜烧烤,矫情兮兮的富贵病是一点儿不沾。当他说起阿kar关于大学城周边物价的评价时,薛霁真举着一个粗木签穿插的烤玉米,面色微微怅然。

“物价低吗?我那天突发奇想换了学校宿舍的地址,想看看老板加了什么新菜式,才发现东西都涨价了。以前满50送一盒小旺仔,现在也不送了……”

贺思珩喝一口气泡水,无奈叹道:“你还小呢。”

别人乍富,少不了报复性消费。

可薛霁真呢?他好像还和从前一样。

薛霁真笑了笑,转移话题:“珩哥有看向副导发在群里的消息吗?明天修正收视应该会极限卡9。你高不高兴?”

这可是标准的一番实绩耶!

“高兴呀,说明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贺思珩作为演员的动力其实很有限。

他并不是上进心特别大的演员:比如成为顶流超一线,又比如饰演的角色拿到提名甚至获奖,甚至是开拓大荧幕市场这种更进一步的目标,他都没有。

但并不意味着贺思珩毫无野心。

他的野心在于更宽阔视野的掌控:比如制片,比如出品。

比起拿捏角色,贺思珩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更擅长的是幕后的工作,也更享受整个过程带来的步步递进、攻克问题的成就感:从发现好的剧本开始,成立可靠的项目组,凑局码配置,讨论投资,直到拍摄、制作完成推到线上,最后收获全部的喜悦!

可贺思珩没法儿面对薛霁真把这种心情说得多明白。

薛霁真是才起步的新人。

他身上有用不完的冲劲儿和时刻沸腾的热血,正是学习能力最强、不断领悟成长的时候,就算薛霁真将来某一天萌生了转型的念头,此时此刻也不该,更不能被另一个人的观念和价值观强行去覆盖……

吃完这顿烧烤,贺思珩又帮薛霁真一起收拾垃圾。

“你怎么回去?”

贺思珩朝他摆摆手:“我能回去,你别担心。”

说着,他伸手把薛霁真往电梯厅推:“我该走了。”

再继续留下去,恐怕就真的不那么合适了……

*

暂且不提首播那天凌晨,阿kar在地下车库等了个把小时,第二天《玉门雪》首播成绩拉了老长一张战报,他算着自己的奖金,眉开眼笑忘记了烦恼。

“老板,我现在也觉得你做幕后比做演员更合适!”

别的演员是没得选,所以赚到大钱后,卯足劲儿也要转型、以各种方式、用各种身份打入资本圈,摆脱自己受到束缚和限制的现状。可贺思珩起步就在这个圈子里,他天然的具备了无限优势,做演员对他而言,不过是像实习轮岗一样。

贺思珩只是抿唇浅笑,既不过分得意也不自满。

他过了最高兴的劲儿,也和人分享过喜悦,眼下已经彻底冷静了,开始思考其他工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