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文明的石碑(求订阅求全订)(2 / 2)

夫子客气了,这已经足够了。”

“你先退下吧。”

“是,王爷。”

颜夫子连忙后退。

楚千秋没有再说话,将自己的法力灌入千字碑上。

原本灰暗的石碑散发着银蓝色的光芒,在光芒的照耀下,石碑上的文字一个又一个地浮现出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每一个文字,都象征人族对于世界最初的理解。

这些理解无关乎佛,无关乎道,无关乎儒,是一种对于原始自然的认识,并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约定俗成的传承。

每一个文字都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成为文化的传承,流淌在每一个子民的血脉当中。

楚千秋发现这些文字具备灵性,就将一个个文字吸入体内。

哗啦!

文字与灵性结合,似乎产生了法则的味道。

楚千秋这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为什么这些文字拥有具现化事物的能力,因为它们把灵性和肉体结合在了一起。

每一个文字象征着一个小型的法则,楚千秋原本掌控的《仙界玉旨》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仙界玉旨》不再是权柄一类的法则,它甚至可以变化万物。

“本来以为来玉鹿学院一趟,只是搂草打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

“没想到儒门的底蕴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强大。”

“这些石碑经过了数万年,竟然还能保持灵性。”

“恐怕这些石碑的材料,比一般的神兵都要珍贵了。”

“等等。”

“莫非这些石碑,也是一个机缘?”

楚千秋忽然灵机一动,他曾经修炼《天蚕九变战体》,获得过一种特性,名为【吞金化石】,能够吸收金石,为自己改造肉身。(注:574章)

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随便吃点【异金】等金属,那不如不要。

现在这份石碑简直是比绝世神兵的材质还要好上一点,儒门上古高手留下来的灵性,居然还能浮现出来。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石碑历经数万年,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甚至按照颜夫子的说法,纵使是世界末日,它也能保留下来。

这还犹豫什么。

直接吃了它,美滋滋。

楚千秋想到这里,把自己灵性大量灌入石碑当中,并调动龙丹中蕴含的吞噬法则。

而文明的石碑屹立不倒,纹丝不动。

这里说明一下

《何以为善:清代惜字会功能新探》

惜字即敬惜文字,此风在中国传统社会源远流长。南北朝时《颜氏家训》中已提出要敬惜书籍字纸,“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读书“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辞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称“字与藏经同”,“将字纸秽用茅厕之中”被视为不敬。北宋大臣王曾之父爱惜字纸,“每遇故纸,必掇拾涤以香水”

范仲淹在《家训百字铭》中告诫子孙“字纸莫乱废”

我只是在表明这种文字崇拜而已。

这种文字崇拜发展到后来,就是文字神圣化行为,并延伸出惜字会等行为,那已经是宗教仪式了。

我只是在用了这种文字崇拜,来作为玉鹿学院的武学风格,并不代表我赞同文字神圣化的行为。

儒门,文字崇拜,武学风格,玉鹿学院的武学体系,如果从施如意的武学开始,就已经定下这个风格了。

不过有读者提出来,那我就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