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太子威武(修) 终章(2 / 4)

如此快速的登上帝位,魏伦的配合功不可没。

让人省心的臣子不会让皇帝为难,魏伦已经听出了周二郎的话外音,亦知道自己早晚会有这一天,并不惊讶,也无丝毫畏惧。

谈不上谁欠谁,他与周二郎只不过是互相利用,如今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并无遗憾。

魏伦轻笑道:“陛下记得没错,老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他在“知天命”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意思是:陛下您的意思,臣明白了。

周二郎不语,片刻后,他道:“陪朕喝杯酒吧。”

“魏伦的荣幸。”从以前的奴婢,到刚才的臣,现在魏伦做回了自己。

君臣二人行至一处凉亭内,周二郎命人准备了上好的酒菜。

周二郎亲自为魏伦斟上一杯,道:“此酒名为忘忧,魏公觉得这名字如何?”

魏伦笑道:“无忧无虑,超脱尘世之苦,忘忧即是忘我,忘我则无我,无我则无忧,好名字。”

周二郎举起酒杯送到魏伦面前,笑道:“魏公大才,请!”

魏伦毫不犹豫接过来,仰头一饮而下,动作洒脱,慷慨赴死。

周二郎看他饮下,却没有动自己眼前的酒杯。

“果然好酒,魏伦多谢陛下美意。”

不想死在周二郎面前,魏伦站起身来,朝周二郎拱了拱手,道:“请陛下允许魏伦回去换件衣裳,干干净净与这个世界告别。”

周二郎点点头,做了个请的动作。

辞别周二郎,魏伦独自回到住处,从里到外换了身干静的衣物,合衣躺在床榻上,静静等待着忘忧的发作,只是这一等就是一宿过去了。

东方亮起鱼肚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等到皇帝用膳的时间一过,魏伦便急匆匆朝皇帝寝宫奔来,虽不惧死,可蝼蚁尚且偷生,若能好好活着,谁又愿意去死。

魏伦得了宫人通传,整理了一下衣冠,一进到养心殿,便给周二郎跪下了,头深伏在地,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抬起头来时眼含热泪。

那还有半点儿昨天的不畏生死。

周二郎哈哈大笑,道:“魏伦,原来你同朕一样怕死。”

魏伦道:“是的,陛下,魏伦亦怕死,否则早就与永和帝同归于尽了,何至于一直熬到陛下出现。”

顿了顿,魏伦老脸一红道:“昨日臣以为自己难逃一死,左右是个死,不若死的有尊严些。”

叹了口气,周二郎道:“魏伦,今天你还能站在朕的面前,你不用感激我,你要感谢太子。”

“太子同朕说,真勇士敢于直面人生,有光在的地方就会阴影,总有一天,朕的光辉要普照大周的每一寸土地。”

周二郎缓缓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逆光里君王挺拔的身影威严肃穆,他道:“魏伦,你可愿与朕一同见证?”

魏伦心潮澎湃,声音里难掩激动和敬仰,他道:“陛下,老臣愿意,老臣亦相信,这盛世必定如陛下所愿。”

这一刻,魏伦彻底臣服,誓死效忠周二郎,愿为之肝脑涂地。

从刘永年到冯明恩,再到魏伦,这就是周二郎的魅力所在。

这也是周二郎逼着周锦钰杀兔子的原因,你可以不杀兔子,但你必须有杀它的勇气和力量来震慑它,否则它就敢骑到你头上去,欺软怕硬,乃人之天性也。

尤其是身为帝王,杀伐果断以及手腕必须要有。

一转眼,到了十月分,周二郎催促儿子回京的信件一封接着一封,给周锦钰下了最后通牒,再继续抗旨不遵,就亲自来绑了他回去。

其实周二郎最生气的不是儿子拖着不回京,出来半年他都允了,晚回些天又能如何,他是气周锦钰出来这么久竟然一点儿都不想家,也不想他。

每次给他写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儿子一路所见所闻的或悲或喜或茫然或激愤,彷佛是个人就能牵动儿子的情绪,唯有自己这个爹被彻底忘到了脑袋后。

周锦钰完全意会不到他爹的痛点。

他从小被二郎带在身边,出来了这么久,他怎么可能不想家,不想周二郎,只不过他都十七八岁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总不能在信里说,爹,我很想你吧。

这怎么说得出口嘛。

周锦钰就写信给周二郎说好话,请求过完秋收马上回京。

周二郎知道儿子有系统,明白孩子要求秋收回来,一定有他的道理,只得应允。

二郎看着霸道,可一旦父子之间的需求发生冲突,二郎不管自己有多不爽,总归还是优先考虑这件事对儿子是有利还是有弊端。

倘若有弊端,孩子的情绪重要还是这件事情本身重要。

十月初,小麦播种上以后,周锦钰终于回信告诉周二郎,他已经启程回京,周二郎激动不已。

在周锦钰到达安京城这日,二郎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宫廷仪仗队出城十里迎接太子回京。

理由是半年来太子微服出行体察民情,没有仪仗,沿途不建行宫,不惊动地方官府,更不惊扰当地百姓,靠一双脚丈量了中原的每一寸土地。

圣旨上的溢美之词,看得文武百官尴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