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继续复习(2 / 2)

外面去的话,舅舅舅妈应该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

吃过饭,林叙把100道题的答案找出来,看一题改一题。

他特意买了支红笔勾答案,简单的题林叙先放过,稍微难一点的题目,林叙做题的时候就做了标记,属于他重点照顾的题。

100道题改完,林叙一共错了5道,这5道错题里,他标记过的有4道,还有1道属于犯了低级错误,他用红笔把题目圈出来,提醒自己不能再错。

95%的正确率,林叙心里挺满意。

因为那5道题属于他心目中最难的那类题型,属于考场上应该会放到最后的那种大题,他预测,不管今年的高考题怎么出,出卷人总不至于把这五道题放在同一张卷子上。

能有两道就不错了,一般来说也就一道大题。

这类题型不会只出光秃秃的大题,会有两到三个小题,林叙也只是最后一个小题没解出来而已。

准确地说,他不是完全解不出来,只是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

研究那五道题又花了林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看完答案的那一瞬,林叙整个人长舒了一口气。

累是真的累,可看着自己的正确率从30%到50%,再慢慢到80%、90%,这份成就感无可比拟。

尤其这是他自己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他就像在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先从打地基开始,再砌砖、造屋顶,最终让这座房子牢固而稳定。

林叙刚靠着桌子休息了一分钟,他编出来的100道题就被林培给抢走了,不过林培也没有在原稿上写,因为——

等天稍微暗了一些,杂物间外面就会响起一阵敲门声:“林培,林叙,你俩在不?我们进来了。”

进来的两人不需要林叙他们招呼,很自觉地占据了四方桌的另外两边。

赵海平和钱鸿家在林文华家对面的那个大队,离林文华家还有一段路程,他俩也是红河村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他俩不知听谁说林叙两人复习得比较好,从某天起,就天天来林文华家报道。

林叙有一整套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林培的课本留得比较全,两人手里有赵海平他们需要的资料。

而赵海平在村小当代课老师,他对书比较爱惜,经常留些书在手上,乡下没有城里管得严,加上赵家在红河村二队势力庞大,队长就姓赵,公社还有个副主任也姓赵,遍地都是姓赵的亲戚,他就算留了一两本书,也没人会查到他头上。

赵海平刚来找他们组学习小组的时候,就透露过“我有一些书”这个消息。

林叙以为“一些”所指的数目是不超过10本。

学习小组组建第一天,赵海平带了三本书。

第二天,四本。

第三天,三本。

到现在,他们这个学习互助小组已经组建了有十天了,赵海平还在每天带书过来。

他手头居然有好几本林叙没见过的资料,更离谱的是,其中居然夹了一套65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和数学试卷。

那一年的语文作文二选一,其中一篇是《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这篇作文他们几个人都没认真写,却从中学到了一个写语文作文的技巧——写什么都以一封信的模式。

写建设,可以写给铁人王进喜的一封信。

写模范,可以写给雷锋的一封信。

写亲情友情,以信的形式就更容易了。

林叙这个作文苦手成了“一封信”虔诚的信徒,他现在已经可以在看到作文要求的一分钟内想到给谁写信和写什么信。

数学试卷考了等差数列、函数、求体积、求坐标这些题型,林叙拿到试卷后自己先练了一遍,算是检查一下自己之前的复习成果。

林叙数学和物理好一些,赵海平和钱鸿都是理科薄弱,文科实力强,就由林叙和林培辅导两人数学,两人辅导他们语文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