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南安北乱(1 / 2)

第214章 南安北乱

大明建武元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自江淮防线被明军攻陷以来,整个江南乃至南方都进入了难得的安定期。

隆科多败退湖广,现在驻兵武昌府,准备将整个武昌打造成像安庆那样对抗伪明的前线阵地。

武昌不仅是湖北省城,在地理交通上更是三江交汇点。

这意味着武昌的水运交通极为便利,交通的便利意味着战略地位的重要。

先前的安庆虽也是临江大城,但却是位于江岸一侧,一旦兵力空虚就很容易被突袭。

渡江攻打池州固然是他太冲动,同样也是在于安庆的江防漏洞太明显。

不过这次,退至武昌的他不会再犯先前那样的错误了。

经过之前的池州攻防战,隆科多发觉自己编练的这些淮军(那些安庆练军),战斗力虽优于寻常绿营,但兵力还是太少。

且,由于训练度还是不足,故而整支淮军的火器装配率很低,基本只能靠白刃战。

这对于拥有大批火器装备,还有开花弹这种形似妖法的特殊火器配备的伪明军队而言,无疑是个致命缺点。

好在隆科多也掌握了伪明妖法开花弹的秘密,率领大军抵达武昌府的当日,隆科多便强势接管了整个武昌的城防以及官僚系统。

湖广总督满丕不服气,还想上折子参隆科多一本。结果被隆科多以通明谋逆为由,当场一撸到底,人也关押进了大牢。

随后便是派人大肆搜查满丕府邸,通明谋逆的证据没抓到,倒是查到了满丕带头贪污的证据。

这些证据被隆科多一封奏折送到了京城,连带满丕的贪污所得全部充作军姿。

湖北巡抚纳齐哈、偏沅巡抚(就是湖南巡抚)王之枢当场认怂,会同两湖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小官吏全部倒向了隆科多。

偏沅巡抚即湖南巡抚,雍正二年正式改名。

这个王之枢算是最后一任偏沅巡抚,而且还是个老倒霉蛋。

这人做偏沅巡抚前,一直都在各省学政以及科举主考官中来回打转,直到康熙五十六年才被特别提拔为偏沅巡抚。

然后,王之枢见到湖南赋税太重,就上折子请求降低赋税,结果由于没有理政经验,下面的官吏疯狂吃拿卡要,然后朝廷追责下来。

王之枢作为巡抚,理所当然背锅,五年巡抚屁都没干成就被撸掉了,还被勒令补齐湖南欠款,直到雍正十年才被赦免,同年客死湖南。

可以说,隆科多这次败退湖广,反而还救了他一波,因为最迟明年,湖南的赋税亏空案子就要东窗事发。

……

隆科多靠着手下两万淮军,一万新军,外加五千八旗步军的武力威慑下,成功控制了两湖地区。

随即,隆科多便开始对湖广绿营进行全面裁汰练新。

前面的数次败仗让他深刻认识到,这些南方的绿营兵就是纯垃圾。留下来不仅打不赢伪明反贼,反而还会带崩自己的精兵。

一番裁汰练新下来,湖广绿营过半的军队都被转为民夫和苦役。

这些人虽然都是军队里的老弱,但毕竟也是正儿八经训练过的,哪怕战斗力极差,那也比寻常百姓强。

真要遣散了,很可能会生事。

好吧!

隆科多完全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大规模的裁汰练新,破坏原来的地方驻军系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对湖广绿营全面裁汰练新的同时,隆科多又参照先前的淮军,同步于两湖地区大肆募兵扩军。

新军的名字都已定好,就按着淮军名字来,湖北的叫鄂军(武昌在唐宋时叫鄂州),湖南则为湘军。

湘军提前问世了。。

而以后的军队模式,则暂定为八旗步军为核心,并且逐渐转为他隆大帅的私兵。

绿营裁汰练新后的新军为精锐,毕竟是职业士兵,底子肯定要更好,然后是地方募兵来的淮军、鄂军、湘军为主力。

以隆科多的估计,至少要在两湖地区练兵十万,如此才能抵挡的住伪明反贼的进攻。

至于反攻回去,怕是还得看朝廷和皇上那边。

毕竟,他大清最精锐的西北边军、直隶八旗、蒙古八旗、盛京八旗,还有索伦兵可都还没动呢。

……

正当隆科多在湖广一带大肆积蓄力量,募兵练军,整顿军备,北方则是已经快乱成了一锅粥。

雍正终于忍不了了,先前的加派一落到地方就完全失控。

银子一分没收上来不说,山河四省几乎全被逼反。

尤其是河南的八卦教叛匪“大汉王”刘儒汉,竟也借着这个机会卷土重来,现在已然遁入山西。

靠着对山西本地的熟悉,还有在山西官场上的关系网,刘儒汉有如龙入大海。

山西巡抚德音全力围剿之下,愣是拿刘儒汉没有半点办法,反而地盘一点点被刘儒汉的大汉军啃食。

隔壁的河南同样好不到哪儿去,在官府的助力下,郜文龙部八卦教在河南跟田文镜的官军打的是有来有回。

原本就被破坏的颇为严重的河南省,这下彻底被搅和成了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