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东部西伯利亚(2 / 2)

系。

而岭北府这边,每年也派遣船只北上,从楚科奇人手里交易他们“不值钱”的皮毛。

现在的黑水屯军港,已经愈发兴旺。

那些南边的商人几乎是闻风而动,在得知了北边有大量珍贵皮毛后,迅速在黑水屯设立贸易站点,抢占瓜分这里的贸易配额。

时至今日,黑水屯军港早已不再是依托军事要冲而存在,反而成了军商合一的商业城镇。

这里的人口,有不少都是长期驻扎在此的商站掌柜,还有一些本地募集的伙计民工。

前明曾经以盐引制,用于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

大明新朝如今所用方式,差不多类似,只不过盐引换成了北方的珍贵皮草货物。那些商贾从南方运来粮食,交给黑龙江的驻军,再从黑龙江驻军手里,获取这些皮毛货物,转运到南方贩卖。

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且比盐引制好多了。盐引初期虽然也还玩得转,但终究是朝廷控制商人运输粮食。本质上还是要商人自掏腰包,而新朝的“皮毛-粮食”贸易路线,纯粹是商人们自愿。

黑龙江那些沿江新建的驿站驻军,如今已有差不多一半的粮食,都是在靠这些不断聚集的商人提供。

北方的钱粮财政压力,就这么靠着战争和皮毛,正在逐年减轻。

而且,自从与楚科奇人达成合作,南方的豪族商人又迎来一件新贵奢侈品。

那就是海象皮,这玩意儿属于纯粹的稀罕货。

要不是岭北府的明军北上扫荡哥萨克据点,见到了同样反抗哥萨克的楚科奇人,还真不知道天下之大,极北之地还有此等稀奇的动物。

海象之名,起的也是朴实无华,长牙又肥,还是生活在海里,可不就是海象嘛!

来到黑龙江的商人,将这些海象皮和海象牙运到南方,很快就炒出了极高的价钱。

尤其是南京城的那些豪族权贵,哪见过这等奇珍异兽的皮毛。

就连皇帝都专门下旨,送了两张海象皮和海象牙到皇宫。

当然,朱怡炅纯粹是好奇,要不是海象在南方温暖不好养,也不知道怎么养活,他非得弄两头进自己的皇家动物园。

有了皇帝免费打广告,那些商人迅速将其利用起来,并且联起手来吃下黑龙江的海象皮与海象牙,直接在黑龙江形成垄断。

这些商人还相互达成协议合作,每年在南方出售的海象皮与海象牙,必须在固定数量,而且要与其他人知会。

这是打算利用饥饿营销,以及联手垄断海象皮的生意。

目前为止,这些海象皮的价钱已经快要追上紫貂皮了,物以稀为贵,以奇为贵。而且那些商人依旧还在持续炒作,要不了多久怕是价格还得变得更恐怖。

朝廷对此有所察觉,但假装不知道。

反正海象皮属于奢侈品,卖的越贵,朝廷也能收到更多商品税。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价格炒的越离谱,由此带来的热度也能让天下人对北方关注度变高。

简而言之,总会有人想去发财的。

对了,别西科夫这个哥萨克叛徒,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明军本来准备利用完,就找机会将这家伙弄死,但奈何这货太聪明了。

不仅始终不犯错,对明军恭顺无比,而且一直不断体现发挥自己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看地图,指出哥萨克城堡据点,还有充当与土著部落间的翻译。

许三福都觉得这家伙杀了可惜,专程向坐船来给岭北城补充物资的孙汝海提了一嘴,既是给他表功,也是言明这家伙还有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