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工业展开(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42 字 1个月前

即便发展到明末的数量,朝天每年支给的俸禄也不过二百余万贯。

至于其它宗室的俸禄,则是全靠这些藩王支给,与朝廷无关。

况且对于宗室问题来说,宗室的问题不是俸禄问题,而是地方问题。

大量的藩王聚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仅限制了地方发展,还参与了土地兼并的戏码,而地方官员虽然总是弹劾他们,但皇帝却没有严惩这群人,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针对这个问题,朱高煦给出的《宗规》便是针对宗室的律法,就颁布的过去几年时间来看,就连齐王这种混账都在挨了板子后不敢轻犯,更别提其它了。

另外与历史上朱棣的册封不同,朱高煦的改封藩王,无疑把藩王册封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这么一来对大明内部的危害就减少了许多。

就陕西、四川、湖广、两广、云南这些地方来说,藩王如果能生几十万人,朱高煦反而会拍手叫好。

这套手段,也是老朱玩过的。

按照老朱册封塞王的手段,只要塞王之中不出现朱棣这样的强人,那塞王在边塞繁衍的人口越多,对边塞的经济帮助也就会越大。

朱高煦的改封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次的改封不一定是最后的改封。

对于这些藩王,只要犯错,便可以以此为借口,将他们改封偏远之地。

例如齐王朱榑,如果他再次触犯《宗规》,那朱高煦正好把他改封到云南的滇西或滇南一带。

念头落下,朱高煦也将思绪放到了现实中,而此时的奉天殿则是由都察院的御史们在不断弹劾。

朱高煦稍微看了看,基本是以王回为首的一些六科、都察院御史在对江东、江西、浙西派进行围攻。

也幸亏朱高煦没把浙西往死里整,不然现在的三派估计早就被新政派解决了。

看了他们互相攻劾的戏码,朱高煦只觉得现在的朝会过于频繁,而且没有什么效果。

“等我当了皇帝,这朝会一定得改改才行,扯皮半天,一件实事都没做好。”

朱高煦瞥了一眼庙堂上的众人,随后主动在一场扯皮后站出打断:“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显然,他懒得看这群家伙扯皮,而新政派一见是自家殿下开口,也纷纷知道自家殿下不满意他们的做派,故此纷纷闭嘴。

“退朝”

瞧着新政派的模样,朱棣舒坦开口,随后便起身带着朱高煦离去了。

至于身后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唱礼声,则是被父子二人直接无视。

朱棣示意朱高煦跟他前往乾清宫,父子二人各自乘坐步舆向乾清宫赶去,路上朱棣主动开口道:

“你的太学已经搬迁过来了,我也抽空去看了看,蒸汽机的热效率提升的确是很快,按照王甫的话来说,已经有7%了。”

“不过我要说的不止是这个,主要是你把我那孙子放在南京的事情。”

朱棣瞥了一眼朱高煦,不满意的捋了捋胡子:“你让他在军校,即便学的再好,也不过就是千户之才。”

“不如让他跟在我身边,我时不时带他出塞,起码也能领兵数万。”

“先在军校锻炼,磨磨脾气吧。”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心里压根不把老头的这番话放心上。

历史上朱棣也不是没带过朱瞻基,虽说朱瞻基本人也是一名优秀的骑将,并且在宽河之战中以三千精卒击垮兀良哈上万兵马,但朱瞻基本人的治国却更偏近朱高炽,距离朱棣太远。

朱瞻壑这小子,朱高煦还是准备让他先了解了解军队基层情况,再让他了解了解基层吏治情况,然后再召他回来学习几年。

以朱高煦的估计,五年军校里学习四年理论,最后一年前往大宁备边,然后前往南方基层担任两年吏员,那基本上就可以回京理政了。

算上路程,基本就是九年或十年时间,到时候他差不多二十六七岁,时间正好。

“磨磨脾气倒是没什么……”朱棣听了朱高煦的话,颔首道:

“这次老大来京城的五百护卫军,听说是瞻基统辖指挥,伱了解过没有?”

朱棣担心朱高煦多想,朱高煦却轻松道:“学习学习总归是好事,云南情况特殊,如果瞻基有能力,那对朝廷来说也是好事。”

“你能这么想就好。”朱棣满意点头,并吩咐道:

“他也十八了,过两年便及冠了,到时候你让他跟着沐春他们学习学习也好。”

“这是自然。”朱高煦并不担心大侄子,毕竟他手上的护卫就五千多人,并且还需要面对沐春、王瑄、傅让的三方包夹。

大侄子要是能对付这三个人,历史上也不至于放任脱欢坐大。

更别提历史上的大侄子还是朱棣亲手带出来的,而现在的大侄子……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免提起了兴趣,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在他作想的时候,步舆也通过了乾清宫门,父子二人在抵达乾清宫后下了步舆,一前一后走入其中。

待朱棣坐下,他这才与朱高煦开诚布公道:

“你准备准备,年末就即位吧,反正新政已经推行到尾声,提前半年和一年都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