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病(2 / 2)

“这是怎么了?”

王嬷嬷再进屋子,便只看见黛玉在那儿哭,允初红着眼给她擦眼泪,一边擦一边顺气。

黛玉哭的眼睛疼,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明明允初都不哭了,她还在哭。

“王嬷嬷,叫赵总管派人去驿站,把多的冬衣碳块都送过来吧。”

他声音有些哑,莫名让黛玉想起父亲。

明明长的一点儿都不像,一个年长一个年幼,一个高大一个瘦小。

允初若是知道她的想法,会告诉她,不是外貌像,是他的内心突然长成了大人。

外头的风雪与二人无关,除了一点儿声响,屋内暖烘烘的又铺了毯子,漏风的门扉也挂上厚帘子,若不是墙壁有半脱落的泥块儿跟驿站没什么两样。

被哄好的黛玉看着允初一脸沉重的写信。

这还是他第一次写信。

黛玉认得字,知道他是在向皇上要银钱。

皇上都把他们赶出京了,向皇上要银钱不会被赶的更远吗?

要是皇上太讨厌允初,要把他流放怎么办,可这是允初第一次给皇上写信。

黛玉眉毛皱了又皱,不知改不改阻止,允初写好信前,终于鼓起勇气,“我有好多银子,都可以给你。”

“你的银子不能给我。”允初很认真的与她说,“那是你傍身的银子,纵使我活不下去也不能动你的嫁妆,你的嫁妆银子只能花在自己身上。”

他知道林如海给了她很多银子,还有无数的古董摆件店铺庄子地契。

“若是我要动你的嫁妆银子,你也不能答应,你应该去找皇兄做主,让他打我板子。”

黛玉不懂,她的银子都可以给他用,为什么他不用。

“可是,你找皇上要银子,皇上生气罚你怎么办?”黛玉十分害怕雍正,她还没进京就被赶着远离京城,对这个素未谋面的皇上,生不出一丁点儿好感。

“不会,皇兄是我的兄长,也是你的兄长,咱们问他要银子,他肯定会给的。”

虽然皇兄把他赶出京,但他肯定不会不管自己的。

黛玉不明白,但记住了一句话,需要银子就找皇上。

这信一时半会儿到不了雍正手上,黛玉吃完饭,才听王嬷嬷说关于这个村子的事。

这是个奇怪的村子,听说祖辈是南边逃难过来的,在这里定居是机缘巧合,也没想过要出去。

之前日子过的还算好,没有田地就自己开垦,家家不说富裕,吃穿是不愁的。

但是十几年前开始,他们村子里的人陆续生怪病,有时候走在路上都会突然晕倒,栽倒在地。

请了大夫来看,大夫也说不清是什么缘故,没等他们请更好的大夫,就有人陆续搬出去。等他们请来京城里有名的大夫,村子里也只剩下没人带走的老人和孤儿。

治了好几年,病还没好全,却什么都没了。

这几年村子里的老人陆续去世,许多孤儿都生病没了,只有那对姐弟还活着。

赵平安在驿站能拿俸禄,多数银钱都给村里人买吃的。

“这病没得治吗?”黛玉问。

王嬷嬷摇头,叹气道:“陈副院判说以前遇到过这种病患,也有方子可治。”

“那是药材太贵了?”黛玉自己吃的药便不便宜,她是清楚药贵的。

“从方子看并不难得,比起之前的花销甚至算不上什么,只是太迟了,就算治好,这么多老人余生也不好过。”

这才是最叫人唏嘘的地方。

药材需要什么呢,最普通的便是路边的野草,松果,贵也不过是乌黑的鸡和芝麻黑豆。

可就是这么简单容易就能治好的病,拖垮了一个村子。

就连在驿站的赵平安,大过年的还留守,不就是为了多得一点儿钱。

如果没遇上黛玉一行人,按他能养村里老人孩子多年的性格,怕是一辈子都过不好,甚至因为几年后儿子要娶妻,过的更加艰难。

允初听完,只觉得无奈。

这病严重么?不严重,只要离开村子就能不药而愈。

可这病不严重么?严重,他和黛玉这样太医说难长命的人,都活的好好儿的,村子却死了很多人。

“去买药吧。”允初说,“留下一批人,开春后给他们开垦出田地交一年的赋税再离开。”

“那对姐弟又是怎么回事?”

黛玉怎么都忘不掉那个弟弟说的话,宁愿让姐姐做奴也要活命。

“那对姐弟的病,比其他人更严重,不是那种会晕的病,太医们说他们身体里长了东西,不取出来最迟明年便会没命。”

“竟有这么奇怪的病。”二人惊讶不已,身体里竟然会长东西。

“就是奇怪,太医们又觉得能治,还叫奴婢问问,王爷王妃能不能将他们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