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海外拍戏!三天两盒!(求订阅!)(1 / 3)

第322章 海外拍戏!三天两盒!(求订阅!)

国庆假期结束。

林轩恋恋不舍的离开四合院,飞往汉城继续拍摄《调音师》的个人戏份。

原本他只给剧组放了10天假期。

然而《亮剑》的爆红,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虽说林轩主演的电视剧每一部都很红。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部剧能达到《亮剑》的高度。

上至已经退休的老人,下至书海无涯的学生。

无论是坐在写字楼里的白领,还是工地干活的农民工,都对这部剧赞不绝口。

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线下纸媒,门户网站对《亮剑》保持高度关注。

《亮剑》的支持者反驳说,《还珠格格》的火只是虚火。

观众喜欢,报纸的销量自然水涨船高。

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打开一家网站,必然能看到《亮剑》的身影。

报社把资料送到印刷厂,厂里的工人连夜加班,将报纸印刷出来。

即便收视率高达50%,所覆盖的人群也不多。

报社老板很聪明,他把文采好的编辑都叫到公司,每晚八点准时收看《亮剑》。

这家濒临倒闭的报社,靠着写剧评活了过来。

若论演技,内涵,教育意义,《还珠格格》给《亮剑》提鞋都不配!

直到国庆假期结束,合作的事情基本谈好,林轩这才飞往汉城。

…………

有人觉得《还珠格格》更火。

但有一条原则是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的。

两方人马坚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

那时候电视普及率还不高,能买得起电视的至少也是小康家庭。

甚至把《亮剑》跟当年的《还珠格格》放在一起对比,讨论谁更火爆。

从覆盖人群上来看,已经超过了《还珠格格》。

随着全民大讨论带来的超高话题度,让《亮剑》的版权价格也随之暴涨。

除了小日子外,周边国家也对《亮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调音师》拍摄的事只能往后推迟。

十月中旬,电影在汉城的戏份全部拍完。

那接近50%的平均收视率,让现在的电视剧难望其项背。

其他媒体也没闲着,想尽办法蹭《亮剑》的热度。

京城有家报社还靠着每天点评剧情,销量暴增了四五倍。

林轩带着剧组飞往英国,拍摄最后几场戏。

这个话题一出,立刻引起广泛讨论。

毕竟出自专业人士之手,逻辑性比网友吹水强的多。

一边看还一边做笔记。

准备让《亮剑》成为“中华TV”的开台首播电视剧。

写完点评一般都是凌晨了。

因此林轩必须留在京城坐镇,指导公司员工跟电视台谈判,争取拿到更高的价格和权益。

《亮剑》在这种情况下拿到10%的平均收视率。

观众对报纸上的点评很感兴趣。

各大报刊亭就能收到这份热乎乎的报纸。

比如CJ娱乐就派人来京城谈合作。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视。

等电视剧放完,编辑开始讨论剧情,讨论完开始评语,最后由报社主编写一篇剧情点评。

尤其是历史上被小日子侵略过的国家。

外景组提前出发,经过实地考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场地。

这部剧在当年,可是真正的万人空巷,全民看剧。

等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谈判的事虽然不需要林轩负责,但他必须在公司接待这些买家。

最后那几场戏的剧情是这样的。

时隔两年,女主大学毕业。

她交了新的男友,两人一起来到伦敦旅行。

在街头闲逛的时候,她看见一张宣传海报。

海报上印着男主戴着墨镜弹钢琴的照片。

她表情骤变,立刻打车来到演出地点,果然看见男主在舞台上弹琴。

两年不见,他的演奏技术更加精湛,在场观众都是冲着他来的。

就连她自己也被优美的琴声所吸引。

演出结束,全场掌声雷动,许多粉丝都上前跟他握手问好。

女主不动声色的混入其中。

当两人握手时,她轻蔑的来了一句:“你骗人都骗到伦敦来了?”

男主立马听出她的声音,苦笑道:“这就说来话长了!咖啡?”

来到屋外的咖啡厅,男主将整个故事“原原本本”的告诉她。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天真善良的女主听完故事后,不仅原谅了他,还替他打抱不平。

殊不知,他根本就没有瞎!

伦敦,剧组片场。

一家当地人开设音乐酒吧。

林轩换好衣服,坐在吧台跟一个女人聊天。

她是这家酒吧的老板娘,看上去三十多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真是无巧不成书。

电影《黑暗面》在英国上映的时候,她恰巧去看了。

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