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7章(1 / 2)

杨华忠和孙氏他们回来后,每天忙得不得了。
家里那是一波一波的人过来串门,喝茶,拉家常。
长根,大牛,王洪涛这些是来找杨华忠的。
桂花,大云,刘氏,还有村里其他一些妇人们,这些是过来找孙氏的。
除此外,老杨头,老孙头,老姜头这些老汉们也都喜欢往三房来。
因为杨华忠在家,三房的茶水,旱烟丝儿管够,所以这里无形之中成了这些老汉们的一个聚集地。
回来的第二天,骆家请饭。
第三天,孙家请饭。
第四天,项家请饭。
然后,长根家,大牛家,王洪涛家,还有好几家都过来排队预约。
这几家全都被杨华忠谢绝了。
理由就是腊月了,家家户户都忙,加之这两天雪才终于停歇,日头出来了。
身为里正的杨华忠不仅要忙着家里庭院的铲雪事宜,还要兼顾村里的铲雪事宜。
那一年雪灾,村里出现了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的雪虽然比不上那年的雪,但是安全意识不能丢。
如若在年前闹出雪灾事件,那多闹心?
而且,因为将近一年没回村,村里很多事情,杨华忠也需要跟几位村佬那里碰头,事情忙得头皮都麻了。
就连去两个闺女家吃饭,去老丈人家吃饭,都是忙里抽闲去的。
就这,还有一桩事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去做。
那就是去茶寮那里给妹子杨华梅补上出嫁的礼。
因为下雪,山路不好走,所以这几天才没去。
现在雪停了开化了,再不去,恐怕谭氏那边要有意见了。
而且,因为他们做哥嫂的迟迟没有去补礼,也就相当于还没有去认可这门亲事,没有认可徐元明这个妹夫。
即便徐元明和杨华梅听说哥嫂回来了,想来看看,都补方便进门。
何况,杨华梅怀着双胞胎,已经身怀六甲了,让她踩着积雪下山,着实不方便。
所以,在雪停初晴的第三天,也就是腊八节这天,杨华忠和孙氏,大安,峰儿几个,准备去一趟茶寮。
“娘,我不去茶寮看望姑姑,会不会失礼了啊?”
出发之前,小花帮着孙氏准备礼品,忍不住还是问。
尽管,这个决定是昨夜一家人就商量好了的,因为福娃和俊儿都太小了,不方便带去茶寮。
如果把他们都留在家里,小花去茶寮,她又不放心孩子们。
尽管可以托付给姐姐照顾,但是,俊儿还小,他的一些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姐姐是不清楚的。
两方在一起嗨需要磨合,大家都折腾,所以一番商量下,打算让小花留家里。
“没事的,不会失礼,我们这么多人去了,峰儿都去了,就可以代表你了。”孙氏在这件事上倒是很有主见,不会强行要小花去茶寮。
刚好杨若晴也过来了。
她换了一身衣裳,鞋子也是方便爬山踏雪的皮靴子。
进门的时候,听到了孙氏和小花的对话,杨若晴也说:“花儿你把心儿放肚子里好了,就算是娘和峰儿,去不去都无所谓的。”
“但是咱娘礼数周全,非得去,还要把峰儿也带去,没辙啊,我不放心,只能也跟着去了!”
茶寮所处的山腰有点远,要翻两三座山头才能到。
这下过雪的山里,杨若晴还真是不太放心他们独自进山,所以准备亲自护送。
当然了,暗卫也要带几个的,以防万一。  “花儿,我们在茶寮吃过晌午饭就回来。”杨若晴又跟小花那交代,“你上昼就在家里安心带福娃和俊儿,要是家里闲得无聊,孩子们要去玩,你就带到我家
去,让福娃俊儿跟团团圆圆一块儿玩。”
“要是你想去别家玩,都可以,但是有一点我要跟你说定,那就是晌午饭你千万不要烧。”
“我跟我大妈那边说好了,你们母子晌午去骆家吃!”
小花说:“姐,翠莲大妈又要带孩子,又要烧饭,忙不过来啊?”
杨若晴说:“可以的,我铁匠大伯也在家啊,通常大妈烧饭啥的,就是大伯带孩子。”
孙氏给小花支招:“待会我们动身,你不如直接带着孩子们去骆家。”
“你跟你翠莲大妈凑一块儿,一个人带娃一个人烧饭,要是把娃们放到饭堂玩,关上饭堂门,饭堂灶房就是在一块儿的,你们俩烧饭,还能兼顾孩子们!”
这趟孙氏他们去骆家吃饭,对骆家改造后的饭堂和灶房的格局,那是赞不绝口。
两间屋子打通,中间装了一扇玻璃圆拱门。
玻璃门关拢,就是隔开的两间屋子,灶房里的炒菜油烟根本不会波及到饭堂。
但同时玻璃门又不会阻隔视线,孩子们在饭堂里做啥,灶房里烧饭的人探个头瞅一眼,一目了然。
且关上了饭堂的大门,两间屋子就连灶房一个门洞进出,如此即便王翠莲和小花在忙着烧饭,也不会担心孩子们偷偷溜到外面去玩。
“我跟你爹说,咱家这灶房和饭堂,当初要是也这样打通就好了。”
“你爹说,现在打通已经来不及了,咱